藉高球文化糾正體育歪風


@劉兆生 - 2006/08/01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本港的體育文化一直為人詬病,如何可作出改善。本文作者認為,可透過高爾夫球文化培養出人們的正確體育觀念。

何謂體育文化?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尊重規模大小不一,形式不同,普及程度各異的各類運動。

所及項目包羅萬有,但最主要是能把運動科學化,運用現代商管理論,組織管轄機構來統籌營運及推廣,應用尖端科技,提高運動員水平和培訓質量。

大量採用統計數字,配合專業電視現場直播精彩鏡頭與及媒體精確報道,大大提高觀眾欣賞樂趣、水平和參與意慾,締造一顆顆超級巨星,吸引更多廣告商投入龐大的贊助費,回饋到發展運動本身上,同時構成一個運動消費市場,推動經濟。

體育文化,伸延至開發經濟利益,不能不以美國為首。運動市場是個極巨大市場,香港根本上想像不到能夠發展起來。但最諷刺的是,剛過去的世界盃期間,香港合法和非法賭球「市場」卻佔全球一席位。

不尊重體育文化

此外,期間香港一些電視台,為可以提高收視率,管它文化不文化,把一切想得出來的噱頭也搬了出來。

例如請來一些對足球一竅不通的玉女,穿起連球隊國家也搞不清在五大洲上那個洲的球衣,賣弄青春性感來替球隊打氣。這和美式欖球半場休息時充滿活力的啦啦隊專業表演比較,根本上是兩碼子事。

又例如訪問女藝員,以只懂得何謂越位已自豪;或以面貌俏俊來取捨對球員愛戴,一夜間香港出現了眾多「足球專家」上電視。我們香港人一一看夠了吧,管它是故意或無意踐踏足球文化,是大眾娛樂嗎?歸根到底,我說的是香港沒有認真尊重體育文化意識。

高爾夫球,更是文化中的文化。但電視台照樣在兒童節目中,設計推桿進洞遊戲,用的竟然是一枝發球桿(driver)! 誤導得令人啼笑皆非。和人家老虎活士四歲時上電視節目和諧星卜合比賽推桿表演,根本是兩種不同層次:香港的是誤導,不求甚解,東施效顰;人家是真的把高爾夫帶到電視上。(其實卜合生前一直不遺餘力利用他在娛樂界的知名度推廣高球,他曾自譏說:「我的職業是打高爾夫,但餬口我要靠娛樂事業。」)

在香港,我們不時也會在報刊娛樂版看到,不懂高球的女藝員為博出鏡,洋洋自得穿起露臍裝,自暴其短地揮空桿。樓宇廣告上,售樓推銷也用上高爾夫球作幌子。我想很快的將來,高爾夫球會是纖體廣告中主角的了吧。

高球背後價值觀

高爾夫球,在香港是不是已淪為廣告創作人心血來潮時,垂手可拾的促銷的工具?難道是高爾夫球運動真的是拜這些大眾媒體反智式廣告「普及化」起來?學習高爾夫球,其實最終要求我們接受高爾夫的全盤文化,不乾是拿起球桿,把球揮出去這樣單調乏味。

高爾夫的背後,是個人誠信、人格、自信、文化修養、處事技巧、價值觀,毅力和幽默感的縮影,和我們推行的通識教育目的一樣,為我們在這「地球是平的」世紀中,裝備好面對全世界競爭的「工具箱」。高爾夫領域上需要通識;將來,求生亦然。

通識教育對下一代是好的,但還得要看看現今這批剛培訓完畢的通識老師,在文化層面上領會有幾多。我不是說每位通識老師都要懂打高球,不懂高球文化不要緊,只要教懂孩子們學曉像高球文化要求一樣的求真、冷靜和果敢嘗試的精神,才能抵擋現今社會上處處都是利慾薰心的誘惑,和能用高智商淨化一大堆靠嘩眾取寵吸引讀者的媒體資訊。

這樣,我們的香港下一代,才會孕育到健康的平衡心理;面向世界的同時,發展本土文化,不只是以「香港出了一位喜歡打高爾夫球的李嘉誠」或「香港有大把打高爾夫球的有錢佬」為傲。(完)


#####

本文原刊於《信報》,現經作者修訂重刊。

[ #高球風雲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